红袖添香 > 穿越架空 > 苏厨 > 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

六月初一,一个明媚晴天,张散和赵宗佑带着浩浩荡荡的海贸船队向杭州出发。

同船的还有黎文盛,杨莳等一干交趾文士。

晁补之也在船上,他也要参加这次科举。

送走他们,蕴州港又迎来今年回港的第一批蕃商,而苏油和李舜举,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活。

……

郑州,苏元贞也带领着休沐前来的蔡京,正在陪着他查看工业基地的恢复情形。

今年大宋没有灾害,但是去年灾害导致的影响,还未完全消去。

主要体现在几处恢复工程。

徐州,朝廷拨给了二千四百万钱,批准可以使用丁夫四千余名,又调拨常平钱六百三十万、米一千八百余石,重新修筑徐州外城,建成木岸四条。

苏轼以工代赈,除了正常的防洪救灾工作,还兴办了学校,举子仓,收养了一千多名孤儿。并在徐州西南的白土镇发现了煤矿,加上徐州本地一直就产铁,于是干脆在白土镇建立了徐州铁冶,成为和郓州城一样的钢铁中心。

苏轼因此受到赵顼的嘉奖,朝廷专门下达赦令,表彰苏轼在徐州身先士卒,率领全城军民抗灾自救,保卫了徐州城,并且妥为善后的功绩。

郑州也是重灾区,苏元贞本来是蒙朝廷召入,考计史料,绘制地图的,结果临危受命,成为了郑州工业区恢复重建的直接领导者。

好在郑州有嵩阳书院,有石家,有无数的理工人才,苏元贞干脆利用这个机会,升级煤铁产业,机械制造产业,将被水浸泡过的机床淘汰给了石家,又从石家购入了新型机械。

石家作坊则将这些机械维修改良之后,卖给了周边州城的工坊。

五月初,郑州的工业完成了升级换代,其中内工坊,胄案耗费了朝廷和赵顼内藏的五十万贯,建立起了和冶州一样的高炉和平炉。

不过因为原料问题,这俩炉的使用寿命不如交趾郡,还得定期大修。

四通商号则拨款八十万贯,升级了机械加工产业。

郓州,朝廷同样拨款四十万贯,除了在梁山泊周围修建堤围,还扩大了港口和铁冶规模,技术是没钱提升了,不过产量还是得到了长足的增加。

五月,甲戌朔,赵顼御文德殿视朝。是日,中书上报,郑州,曹村决口新堤修成,河还北流。

自闰正月丙戌首事距此,凡用功两百九十余万,材两千二百八十九万,钱、米各六十万,两地堤圩,全长两百一十四里,皆用卵石竹笼和水泥槎马进行加固,能够抗击百年大洪。

此次大治黄河,乃文彦博力行倡议:“臣曾经奏报德州河底淤淀,泄水稽滞,上流必至壅遏。若不预为经制,必溢魏、博、恩、澶等州之境。而都水司略无施设,止固护东流北岸而已。”

“前几年正好枯水,官吏希省费之赏,未尝增修堤岸。导致大名诸埽,皆可忧虞。”

“以曹村一埽为例,自熙宁八年至今三年,虽每计春料当培低怯,但有司未尝如约拨款,此非天灾,实人力不至也。”

“今河朔、京东州县,人被患者莫知其数,熬熬吁天,上垂圣念。而都水官不能自讼,犹汲汲希赏。”

“臣前论所陈,出于至诚,本图补报,非敢微讦也。”

至是赵顼才下定决心,大修河堤。

河堤修好,赵顼很开心,将郑州堤取名为永平埽,曹村堤取名为灵平埽。

不过几处大工程,还有汴京城墙的整修改造,前后耗资不下两千万贯,将大宋今年的财政直接吃成了赤字。

键盘左右方向键"→"或"←"可翻页,回车可返回苏厨目录,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