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添香 > 历史军事 >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 第一百五十八章 插足岭南

满清一朝,海事上赵亮记不得几个人,但那有限的几个人中朱濆是绝对排第一的。因为人家一开始走的并非海匪海盗线路,人家是做生意做买卖的。

从组建海上的商运船队,到与濒江地区有商运历史传统的中小船商、渔夫、舵手、船工合伙,集资自立机构造船,发展自己的船运队伍。

这都是很正常很有经营头脑和组织能力的表现。

而从一开始时以贩运粮食等农副产品为主,到后来增加了营运丝绸布匹、陶瓷、靛青、糖茶、盐鱼等,这肯定与满清的禁海令有违背冲突的地方,但话又说回来了,法律明文禁止的才是暴利!

朱濆能一边跟官府斗智斗勇,一边把自己的经营范畴从云霄一地满满扩大到闽地的(福州)马尾、同安,粤东的南澳(军港)、澄海,江浙的宁波、台州,大员的鹿港、淡水等等,并且在云霄设立船场,在漳浦的古雷等澳坞埠头设立司账管理人员,这经营能力简直是满分啊满分。

在赵亮看来,朱濆这人之所以被清廷污为汪洋大盗,那不过是触动了当地官员士绅的利益了,外加偷税漏税的问题可能比较严重,还引发了群体效应,如是才被冠名的。

因为按照满清的禁海法规,不管是丝绸还是布匹,亦或是茶叶、粮食,那都是禁止出海的。

而丝绸、茶叶、布匹在广州还能卖得出去——要交税,可粮食上清廷控制的极为严格,连船员食用也不准多带,每船只能依照人口多少与往返航期,每人一天以一升米为度。

像朱濆这种贩运粮食等农副产品的行为绝对是官府眼中的一根钉。

至于后来朱濆的船队越发壮大,吸引了滨海许多谋生无路的贫民和无力自卫的小船(商)民、船夫等纷纷加入,这都很正常。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之下,朱濆一边与官府周旋,一边又能半公开的活动在东南沿海区域,甚至跟不少清兵都是好朋友,比如那南澳岛,那可是南澳镇的驻地。这种手段,这种智商,真的能把蔡牵、郑一嫂、张保仔这几人甩出十条街。

所以赵亮相信那朱濆肯定会发现自己的致命短板——他什么都不缺,就缺一顶可在官面上为他遮风挡雨的官帽子。

而赵亮背后的和珅的帽子还不够大吗?

“此人要真如大爷所说的那般了得,他必不会拒绝!”起点听了朱濆的生平后拍手叫道。

这个时候的朱濆还不到三十岁,势力影响力肯定没有达到历史上的最巅峰,具体的赵亮也不知道他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只是收着劲儿的描述了一番,但那就已经是很不凡了。

起点脑子里这时只有一个念头,这是个人才,大才!

“但愿如此吧。你尽力而为就是!”

朱濆在赵亮日后的发展计划中占有着很重要的一个位置,可要是他真不来,那没有了张屠夫,赵亮他还要吃带毛猪不成?

笑话。

区别不过是将赵亮的海贸计划推迟几年罢了。

“我这次于你十万两银子。”如此大的一笔银子几乎把赵家明面上的银子给抽调一空了。

“由我大姑父亲自押车,带银子与你一同南下。”不过赵亮大姑父负责的只是押运银子事物,其他的是一概不管。

“你自己就好好想想,都打算抽谁跟你一块南下。谁又愿意跟着你一块去广州!”

键盘左右方向键"→"或"←"可翻页,回车可返回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目录,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