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添香 > 历史军事 >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 第三百章 怎么才能刷出政绩

赵亮入河西的线路没有走宝鸡,而是沿着泾河从邠州入泾州,之后进入平凉府,先向北绕过了整个六盘山,之后来到盐茶厅,大致位置就是后世的海源吧,再顺着屈吴山向南走,来到静宁州。

这地方向西北经过会宁就是赵辉要去的靖远,向东南经过通渭就是陈桐落脚的伏羌。

这俩地方着手点都非常清晰明了,谁去哪儿都可以,没什么孰优孰劣的。

赵亮稍微迟疑,便决定往伏羌去。

去到这里先了解一二当地的情况,然后赵辉、陈桐也该赶到了,他再去靖远。

“老啦,真的是老啦……”

蒋希宗拍着自己两条发软的腿,若不是赵亮搀着他,他肯定是登不上山顶的。

古坡镇的大条梁,这地方都说是伏羌地势最高的所在,登上这里眺望四方,的确大片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尽收眼底。

“蒋先生以为该如何改善此地民生?”

从进入伏羌县一直到来到大条梁上,赵亮他们走了足足七天,走马观花一般将大半个伏羌县看了个遍。

对这儿的基础情况那已经有了一个认知。

的确不缺水,但这地方最主要的是他们存不住水。

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仅有的一些平坦田亩都被一条条沟壑切割的七零八碎。

水利工程几乎都看不到。

也就好在这地方人口也少,都不知道有没有淮宁县的三分之一多,所以老百姓还能过得下去。

再加上到处都是黄土荒山,百姓们有能力的还能开荒开梯田,哪怕梯田上只种一些糜谷、高粱这等耐旱植物,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小的增益。

县境内没什么工商业,这一路走来叫赵亮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脊兽。脊兽就是大户人家房子的屋脊房檐上立着的小兽。这里他所见到的几个冒烟的地方,都是烧制这东西的。

然后一打听才知道伏羌县的脊兽是当地的拳头产品,靠着渭水,东入秦州(天水)西进巩昌,占据着附近渭水上游的市场,乃是伏羌第一等的特产。

“老夫见广明嘴含笑意,想来心有成竹,还何必多言呢。”

蒋希宗摆了摆手。

“小子也没想到啊,在中原已经普及的玉米、番薯、土豆,在这地方竟然还不为人知。”

这真是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啊。

要知道后世对康乾盛世可是给起了个‘红薯盛世’的别名的。

在中原红薯、土豆、玉米已经相当普遍了。

这些作物耐旱性极强,让各地大量难以灌溉的山丘旱地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数千年来第一次被视作耕地而得到开发利用。

而几乎所有的农民也都知道,有玉米参加轮作复种的土地,比没有玉米轮作的土地普遍可增产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番薯这玩意儿更哪怕是在眼下这个落后的时代亩产一两千斤也是轻轻松松。

可是伏羌县种植的却还是高粱、糜谷这些低产耐旱作物。

“此乃地方官之不作为也。”

蒋希宗狠狠的拍着屁股下的石头。

键盘左右方向键"→"或"←"可翻页,回车可返回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目录,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