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添香 > 历史军事 >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 第四百六十五章 斗而不破?

赵亮看了何志辉送来的文书后,心中很是有些感慨。

为蒙阴的老百姓感慨,真是谢谢他们没有想歪了,没有把当官的做公的的俸禄跟自己的血汗钱联系在一起。然后就感慨宣传工作还需要加强。

大手一会儿,这事儿就转到了徐延辉的办公桌上。

后者眼下也正忙得焦头烂额呢。

宣传部需要文化人,所以他大手一挥招了不少人进来,因为时间急,辨别自然就疏松了,泥沙俱下,然后很快反噬就有了。

樊琪在新闻出版总署是分出一只眼来盯着徐延辉的。

宣传部这边出了问题,徐延辉还没有捂盖子呢,那边新闻报纸上就已经刊登了。

报纸当然处在宣传部的领导下了,但新闻出版总署也同样拥有一定的权限。

最主要的是,樊琪本身在宣传部就拥有一定的根基。

而且随着地方报纸的纷纷出现,徐延辉现在一是鞭长莫及,根本无法照顾的过所有报纸。很多地方的报纸远在数百里千里之外,那边都刊登出来了,徐延辉这边还没收到消息呢;二是报纸这事儿只是宣传部职能中的一小部分,他也不可能一门心思的就盯着报纸。

徐延辉现在是很忙很忙的,所以他也就只能被动的挨樊琪攻击了。

赵亮对这事儿洞若观火,但他并不准备去插手。

樊琪虽是在给徐延辉添麻烦,但樊琪是在规则范围之内给徐延辉添麻烦的,这麻烦填的好么。

可徐延辉再忙他也必须正视赵亮使人递来的文书。

还好这事儿简单,第二天他就给赵亮回话。

办法很简单,做个列表登上报纸。叫各地的老百姓们都清楚的意识到白役书吏的事儿,然后报纸上再多刊登一些前清贪腐胥吏祸害百姓的腌臜事。

赵亮自然无有不允。

可樊琪那里得到通知后,一边默不做声的看着各地报纸照着徐延辉的建议着实,另一边却不声不响的做了一个有关清陈两朝官吏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的数据大对比。

从数据上看,很明显赵家的‘贪官污吏’占上风,数量更多。

可是再细细去看,短短时间里涌出的这些个赵家天下的贪官污吏,他们究竟是怎么倒台的呢?

大数据分析就给出了一个很明显的答案。

百姓上告、都察院加审计署。

所有倒台的贪官污吏中,审计署验看数据不对而找出的蛀虫只占不足一成的份额,都察院主动出击搞定的贪官污吏也不过两成左右,超过三分之二的贪官污吏事发,还是因为百姓。

不是老百姓直接状告官吏,而是因为百姓告上了法院,然后在都察院配合法院办理案件的这一过程中给牵连出来给揪出来的。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零星的几件百姓直接状告官吏的安置,只是数量真的极少。

百姓们并不都是傻子。尤其是关注报纸的那些人,很多人都是吃喝不愁的人家。这些人有着一定的见识,他们分辨得出这种对比数据的真实意义所在。

满清倒台的贪官污吏少并不意味着大青果就清正廉洁了,相反,这更多意味着他们官官相护。

赵家治下的贪官污吏极多,却恰恰说明赵家的吏治还算可以,至少官场上没有那么多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报纸上还刊登了几起典型的民告官案件,给整个‘赵家天下’都带来了不小震动。

这也算好事,徐延辉还觉得底下人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呢。

键盘左右方向键"→"或"←"可翻页,回车可返回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目录,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