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添香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291章 和议达成

“如此辱国和约,竟然也敢签下,区区一纸协约,就能止戈罢战,永享太平?北汉并吞天下之心,垂髫小儿都知,满朝诸公,竟无所觉?

等着吧,用不了几年,今日倡和者,将来必定追悔莫及!所进贡之钱粮,将被汉军用以攻伐我关城,杀伤我军民了!”王昭远骂骂咧咧地踏出宫殿,神情间满是激愤之色,少有地如此失态。

宫廷上空,是有些惨淡的天色,就如此时王昭远糟糕的心情一般,尽是阴霾。重重地吸了口气,砸了拳:“唉!”

“枢相,慎言啊!”随其后的枢密承旨提醒道。

“既然做得,难道还怕人说得吗?”王昭远愤慨地回了句。此时的王昭远,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心中充满了无力感。

“王枢相,陛下设宴款待汉使,请你赴宴!”一名内侍快步追上王昭远,通知道。

伫脚,王昭远偏头盯着那名内侍,脸色生硬,说:“请你回复陛下,就说臣身体略感不适,需要回府休养,不宜参与国宴,还请恕罪!”

经过两日的协商,汉蜀之间,终于在议和上面达成了一致。并且,经过那那一夜李昊相府夜宴之后,汉使的态度也明显软化,变得温善明理多了。

为还两国军民以安宁,永修同好,双方达成盟约,罢兵言和,具体条款,自然是在赵普那四条的基础上进行更改。

其一,蜀国必须去帝号,称蜀国主,为大汉臣属。

其二,从明岁起,蜀国每年向大汉进贡锦千匹,两千匹,稻米十万石,酒五万斤,茶十万斤。

其三,蜀国削减在利州的驻军,不得超过五千,相对的,大汉在兴元府的驻军不超过一万。

其四,两国互开边市,加强民间贸易之往来。

对于蜀国领土的要求,赵普直接放弃,尤其利州与剑门,那根本没得谈。本来孟昶君臣还想多花些财货,把汉中给赎回来,别赵普严词拒绝,为免他再狮子大开口,蜀国君臣终究捏着鼻子认了。当然,他们大抵也明白,想靠谈判将失地夺回,就是妄想。

至于孟昶想保留帝号,与大汉约为兄弟之国,赵普是软硬不吃,不同意。还是决定学金陵那边,名义上臣属,关起门,还做他的皇帝。

赵普还提出,让孟昶派子嗣去开封为质,被孟昶以诸子尚幼,不便远离给拒绝了。但还是同意,两年后,等秦王孟玄喆满二十岁后,再去东京。赵普也不以为意,左右这不过他即兴发挥罢了,至于两年之后,或许就不用孟玄喆去为质了,而是孟昶这家子一起打包去东京。

孟昶又提出,想要花前赎回被俘的蜀军俘虏,以期让彼等与还乡与家人团圆。对此,赵普更是连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留,那批俘虏,数量不少,皇帝已有安排,在这方面他要是敢擅作主张,回开封估计就是问罪的下场,这点赵普心里清楚得很。

总体而言,汉蜀之间的和约,与当初汉唐和议相比,要宽容多了,对南唐,那可是吸血吮髓。蜀国虽然失了秦、凤与汉中,但也只是断了北出的希望罢了,汉中以南,尚有尚有山川之险。至于南唐,一条大江绵延两千里,江北尽失,岂能谈险?

是故,对于最后达成的和议,蜀国君臣,实则还是很满意的,甚至还有种赵普太“仁慈”的感觉。真正比较实际的,只有那每年的岁贡了,而那些,对于蜀国而言,实在算不得什么。

唯一表示不满的,只有枢密使王昭远了,在他看来,根本就没有必要求和,还付出那么大的代价。眼下汉军打不过来,日后,若汉军做好准备,又岂会在意一纸和约?

同时,北面以赵崇韬、韩保贞为首的一批守关蜀将,也是不赞同议和的,但是作为败军之将,实在没有什么发言权。

“他真的这么说!”得知王昭远的回复,孟昶有些意外。

键盘左右方向键"→"或"←"可翻页,回车可返回汉世祖目录,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